山形城的特徵和探訪導覽
山形城的特徵
以日本屈指可數的規模而自豪的山形城
山形城是由本丸(2.83公頃)、二之丸(27.99公頃)、三之丸(234.86公頃)三重城堀和土壘環繞的輪廓式平城,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。外郭的三之丸,比現存擁有日本最大天守的姬路城的外郭(約233公頃)和內曲輪(約23公頃)都要寬廣。在被稱為「北之關原合戰」的慶長出羽合戦中,由於城郭被霞光遮住,消失了蹤影,因此又被在地人稱為「霞城」。
石垣採用在馬見崎川採掘的玉石(安山岩)打碎後的石材,碎面用於正面。本丸隻有禦殿沒有天守,但二之丸直到江戶時代前期都有三階櫓。保留至今的二之丸的城堀和土壘、石垣,據說是最上氏改易後的元和8年(1622年)由當時的城主鳥居忠政以及其後的保科正之所建。
令人連想起江戶城城門的東大手門
二之丸東大手門可以說是山形城的正面玄關,是非常重要的門。最上氏時代的東大手門是凸出於被稱為外枡形的城堀之上的形式。後來,透過擴建二之丸的改修工程,變成了現在的內枡形。
到了德川時代,隨著時代從戰亂走向太平,城和門的作用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對於以本丸和二之丸為城郭中心的山形城來說,以枡形(廣場)為中心,櫓門、續櫓、高麗門、土牆構成的東大手門,承擔了向民眾展示藩主威嚴的作用。以江戶時代中期的史料為基礎,平成3年(1991年)復原的這扇門,作為電影《超高速!參勤交代》中的江戶城場景的拍攝和CM的外景地而活躍。
山形城的城門
山形城是被土壘圍成的城郭,隻有城門使用了石垣。
三之丸的出入口共有11個門,十一加一個口就形成「吉」字,因此也被稱為「吉字之城」。
另外,二之丸和三之丸的出入口向內彎曲,呈鉤形,連接城內外的道路是丁字路、鉤形路、交叉道路等,防禦的構造隨處可見。
日本首創!屏風式摺疊土牆
在二之丸北側的土壘,發現了屏風式摺疊土牆的基石。土牆是為了在被敵人攻擊的時候,一邊躲在暗處,一邊用鐵砲和弓從孔洞攻擊敵人而設置的。通常的土牆隻能攻擊正面的敵人,但是屏風式摺疊土牆設置了很多彎曲的地方,從這些地方可以攻擊兩邊的敵人,可以說是防禦力更高的土牆。
其他的城郭,雖然在城繪圖上有屏風式摺疊土牆的記載,但現在這些痕跡已經全部消失。山形城是日本第一個實際上檢測出基石的城。